有色地勘系統提交銅儲量近兩百萬噸
3月13日舉行的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地質礦產分會三屆三次秘書長會議上公布,2014年,全國有色地勘隊伍累計完成鉆探工作量192.86萬米;坑探工作量5.39萬米、槽探工作量139.20萬立方米、井探工作量1.74萬米,新增銅、鉛鋅、鎢等一批礦產儲量。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有色地勘隊伍共實施新上、續作地質項目2253項、提交地質報告1988份,新增一批有色金屬礦產儲量(金屬量):銅198.70萬噸;鉛鋅287.18萬噸;鎢192.15萬噸;鉬71.83萬噸;錫12.55萬噸;銻6.75萬噸;鎳5.28萬噸;金780.10噸;銀3276.38噸;鋁土礦(礦石量)11088萬噸。
但有色地勘隊伍面臨的形勢并不樂觀。與會者指出,財政投資下降、社會投資乏力、單位效益下滑成為地質工作新常態的三大突出特點。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有色地勘單位分別從中央、地方兩級財政渠道獲得的地質項目費用4.94億元、8.29億元,分別較上年減少23.25%、5.72%;承擔的社會地質工作項目實現收入39.91億元,比2013年減少30.74%。在財政和社會資金投入雙雙降低的情況下,全國有色地勘隊伍的總收入和利潤也大幅下降。2014年,全國有色地勘隊伍累計實現經濟總收入、利潤分別為261.88億元、11.94億元,分別較上年下降28.33%、38.32%。
有色金屬,是指除鐵、錳、鉻構成的黑色金屬以外的所有金屬的總稱。它是發展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雖然當前有色金屬工業運行繼續呈穩中向好的態勢,但是穩中向好的基礎仍不穩固。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有色金屬價格仍處低位,企業經營困難的格局仍沒有明顯變化,企業主營活動利潤仍呈下降態勢,市場秩序仍有待規范,高端領域創新與產業化能力依然不足。以下是對2014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現狀分析:
一是冶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
這已成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的存在最為突出的問題。目前國內大部分行業冶煉產能過剩,尤以電解鋁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產能擴張較嚴重的是新疆、內蒙古、山東三個地區,經最近核實,我國現有電解鋁產能已達3100萬—3200萬噸,產能過剩加劇。
同時,當前我國電解鋁企業供電方式有電網購電、自備電廠、直供電三種,由于我國電力體制原因,目前電網價格遠高于自備電廠的電價,助長了有電價優勢的地區競相建設電解鋁。這使得許多擁有電價優勢的地區無序擴張產能,也使許多缺乏電價競爭力的骨干企業虧損嚴重。因此,我國鋁行業急需建立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推動電價公平競爭,減少由于體制機制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競爭。
二是高端產品開發能力弱,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高端產品開發能力弱,整體上處于國際有色金屬產業鏈中低端,亟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及高端產品開發能力。數據顯示,2013年1-11月,我國銅、鋁材出口平均價格分別為8555美元/噸和3402美元/噸,進口平均價格分別為9950美元/噸和6307美元/噸,進口價格分別為出口價格的1.16倍、1.85倍。受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主要經濟體需求疲弱影響,有色金屬國內外市場需求明顯下滑,就主要有色金屬品種來看,1-11月銅、鋁產品的進、出口額均有所下降。
三是生產成本高,企業缺乏競爭力、經營困難、抗風險能力弱
除少數企業外,目前國內大多數冶煉企業缺乏自備礦山或僅有少量自備礦山,原料絕大多數需要外購,冶煉企業經濟效益差,如鉛鋅冶煉行業利潤只占鉛鋅產業的20%,采選利潤占80%,電解鋁行業擁有自備電的產能只占總產能的45%,采用網電的電解鋁企業虧損嚴重。
近年來,我國有色金屬產能擴張很快,但勞動生產率、資金利潤率、科技含量并未同步提高,再加上行業產能過剩,資源環境約束上升,價格低位震蕩,企業經營十分困難,中東部高電價地區部分電解鋁企業已經停產。據統計,1-10月,8524家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不包括獨立黃金企業)主營業務成本35834.8億元,同比增長14.7%。10月末,8524家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為1726家,比上年同期增加57家,虧損面為20.2%;虧損企業虧損額303.4億元,同比增長0.1%。
更多有色金屬行業詳細報告請查閱宇博智業市場調研人員發布的《2014-2019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現狀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2014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展望:保持平穩增長 經營困局短期難改
預計2014年,有色金屬工業生產仍呈平穩增長的態勢,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幅在8%左右;國內市場主要有色金屬價格仍呈震蕩的格局,再大幅度下降或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不大;有色金屬企業經營困難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實現利潤再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具體為:
第一,影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宏觀環境發生變化
從國內宏觀環境來看,2013年我國GDP增長7.5%以上,完成年計劃已成定局。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后,現在進入了結構轉型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勞動力、土地、市場這些資源稟賦的條件都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目前國內經濟增長仍保持在合理區間,不會出臺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從國際環境來看,美國經濟緩慢復蘇,歐洲經濟也出現回升的跡象,日本經濟有所反彈,但世界經濟復蘇總體上比較緩慢。再加上有些國家實行超量化的寬松貨幣政策,倒逼人民幣升值,我國勞動力價格也在提高,有色金屬產品出口的難度在加大。
第二,產業結構調整和產能過剩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有色金屬產業鏈是“中間大、兩頭小”,冶煉產能過剩,礦山保障能力不足,高附加值產品短缺,總體上處于國際產業分工中低端。美歐倡導實業回歸,新興經濟體和我國形成同質化競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將面臨更多貿易摩擦,產能向國外轉移障礙重重,難度很大。結構不合理和產能過剩的問題短期內很難解決。
第三,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加大
我國有色金屬資源相對貧乏、品質不高,對外依存度大,不但成本高,而且受制于人。能源價格高,能源政策導向也不利于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社會輿論對有色金屬工業也不太了解,只知道有色金屬生產高耗能,不知道使用環節是節能的。
第四,有色金屬價格回升乏力
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美元走強,黃金、銅等金屬的金融屬性走弱,不支持以美元計價金屬價格上升。世界有色金屬產能、產量增長大于需求增長,全球有色金屬總體呈供大于求的格局,也不支撐有色金屬價格上漲。有色金屬價格持續在低位震蕩,國內電力、環保、人工成本上升,有色金屬企業經營困難的壓力依然較大。